2021年全国外语非通用语“一带一路”与中外人文交流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21-05-11 访问次数:

 

2021年全国外语非通用语“一带一路”与中外人文交流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5月8日,2021年全国外语非通用语“一带一路”与中外人文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宏文楼国际报告厅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主办,我校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承办,我校学科办、科研处协办,共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息工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38所院校的150余名非通用语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和硕博研究生参加此次研讨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钟智翔教授,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教授,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院长程彤教授,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教授,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委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丹教授,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全永根教授,我校校长董洪川教授,我校重庆非通用语学院副院长、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罗文青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重庆非通用语学院常务副院长、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忠政教授主持。
 

刘忠政教授主持开幕式
 

董洪川教授在研讨会开幕式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和学者表示欢迎。他首先从办学历史、专业建设、外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等方面介绍了川外的基本情况。他表示,近年来,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产业规划和多元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随后,他介绍了我校非通用语专业建设和发展情况,并指出,应该站在肩负国家使命的高度来关注目前国内的非通用语专业建设面临的资源缺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希望与会专家和学者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就非通用语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融合等方面畅所欲言,分享更多有益经验和创新思考,也相信本次大会对于专业系统化和标准化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学术突破,不断提升社会服务供应率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董洪川教授致辞
 

钟智翔教授首先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感谢川外为会议作出的贡献。他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他指出,语言互通成为互联互通的基础,在语言互通的同时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又可以更好地促进民心相通,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语人才的非通用语专业,不仅要培养高水平翻译人才,更要培养和造就具有中国立场、中国情怀,传播中国观点,拥有世界眼光,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出众外语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培养这样优秀的人才,就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作为后盾。他表示,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将继续以自主创新、沟通发展、搭建平台、引领未来为指导,协调全国非通用语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学科建设步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非通用语人才和对象国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

 

钟智翔教授致辞
 

研讨会分为专家主旨发言和分论坛两大部分。在上午的主旨发言中,赵刚教授以《应变局、开新局——中国非通用语教育事业的历史责任》为题,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出发,围绕非通用语概念的历史由来、价值意义、未来挑战、历史责任等方面作了发言。程彤教授从学科总体的变、人才培养着力要素未变、要素内容变化、立德树人初心未变等方面进行阐述,对非通用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守正”“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王丹教授以《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将思政内容融入韩国语基础教材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发言,从必要性及做法等方面分享了将思政内容融入教材编写和教学的经验及成果。罗文青教授从非通用语发展的背景、非通用语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建议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全永根教授围绕一流课程建设原则、特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关键问题的解决及如何改革创新等方面作了分享。吴杰伟教授以菲律宾当代小说为例,介绍东南亚文学研究中的语言多样化现象,并多角度、多方面分析东南亚语言文化多样性。

赵刚教授发言
 

程彤教授发言
 

王丹教授发言
 

罗文青教授发言
 

全永根教授发言
 

吴杰伟教授发言
 

在“一带一路”与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就非通用语教学问题和教学建设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提出了建立科研工作坊、教学工作坊、建立院系平台课等多种路径促进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在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从欧洲、东南亚、韩国等国别和区域研究出发,交流探讨了中外文明的关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结合自身研究领域,重点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和区域研究,阐述了“小语种,大世界”的理念。

 

分论坛现场
 

各分论坛主持人汇报环节,大家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专家学者的研究领域囊括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和语言等方面,从多视角、多维度分析研究,显示出非通人已经跨出学习应用的层次,走向复合型发展人才的路径,实现“小语种,大格局、大外交、大作为”的发展理念。本次论坛的参与者来自五湖四海,不仅限于语言类院校,这反映出非通用语的教学研究已经跨出外语院校的界限,走向多领域、多维度,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广东融合发展部主任余坤泽就项目的发展定位、发展介绍、项目最新进展三个方面介绍了非通学习平台,我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黄进财教授就《非通用语研究》刊物的出版背景及意义作了介绍。

在本次研讨会闭幕式上,我校副校长、重庆非通用语学院院长祝朝伟教授出席并讲话。祝朝伟教授向专家学者们对非通用语教育事业的坚守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论坛主题鲜明,交流深入,成效匪浅,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外合作交流理论及话语体系的建构。“一带一路”已成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重要纽带,我国的非通语专业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希望借“双一流”建设和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不断加强非通用语学科建设。

 

祝朝伟教授讲话
 

程彤教授代表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在闭幕词中充分肯定了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本次大会非常成功举办的承办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表达了衷心的感谢。程彤表示,本次论坛不仅在学术研讨上成果颇丰,也启迪了智慧、沟通了感情,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目前为止非通用语学术会议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川外的非通用语发展迅速,成绩斐然,本次会议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尽管当前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和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的推进,我国非通用语未来发展可期。他指出,我们将努力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国家培养国际视野开阔、家国情怀深厚、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实践能力过硬、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非通用语人才。

 

程彤教授致辞
 

与会嘉宾合影
 



图/文: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通讯社 张颖 丁嘉宜